美国最受尊敬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葛特蒙的研究,在预期四十年的婚龄中,美国人第一次婚姻以离婚收场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七。离婚者中,大约有一半是在结婚后七年之间离婚的。所以现代人戏称“七年之痒”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离婚后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男人与百分之七十二的女人会再婚,但是第二次婚姻再次破裂的机率,是百分之七十七。
在华人中间的离婚率又如何呢?如果用同一年中结婚与离婚对数之比来做统计,目前台湾已超过三比一,就是三对新人步上红毯之时,就有另一对怨偶在法院里办离婚。新加坡的离婚率紧随其后,而北京与上海的离婚率早就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这种离婚率有增无减的现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我去过一些婚介所,也参过有些地方组织的“鹊桥会”,会员中,离婚人员占的比例很大,与他交流过程中,深深感到,他们很多人格并不完善,也缺乏爱的能力和技术,只是一味地在苦苦寻觅理想中的另一半。如果自己没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低下,即使找到了理想中的另一半,也容易再次出现婚姻家庭问题。
离婚对家庭经济、双方亲友与家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每个离婚都相当于一次“家庭地震”,对人的身心会产生应激反应,从矛盾产生到家庭解体,以及离婚后适应,是个相当长的痛苦过程,有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终身受其影响,在经济上也会受到离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婚没有赢家!
离婚对于子女身心的发展,更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很多儿童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没有与生父同住,这其中部分儿童甚至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离婚之后,大多数的父亲都渐渐与亲生子女疏远,有人把这个世代称为“没有父亲的世代”。我们很难想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身心会不受影响。
不管现在离婚是多么“正常”的现象,周围有多少同学的父母也离了婚,这些受离婚涉及的子女都难免自问:“为什么父母离婚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父母为什么要分开?为什么连我也不要了?”“父母想要离婚,为什么一点也不考虑到我的痛苦?”“为什么爸爸在梳另一个小女孩的头,却再也不能替我梳头了?”┅┅
这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们,比其他小孩要寂寞,甚至感到绝望,觉得自己缺乏父母的爱与保护。他们心中有愤怒,却怕惹父母伤心或生气,而努力把这些伤痛隐藏起来,但他们长大之后,却容易成为心中满怀愤闷的人。
离婚或在缺乏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子女,更容易出现情感困惑,他们呈现两大共同的心理特征:
(1)对亲密关系的爱情,既渴望、又害怕,对人容易敏感,特别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抛弃。
(2)缺乏承受失落的能力,在事业上或人际关系受挫时,特别容易受伤。
其他的心理影响包括缺乏自信,担心自己不够男(女)性化。而许多才能出众、父母离婚的女性,因低落的自我认知,而“下嫁”条件比她们差很多的配偶,而她们婚后的生活也相当不理想。此外,离婚子女也较缺乏成就动机,看问题容易偏激,有较高的酗酒、吸毒与犯罪率,也有不少人不敢结婚,或婚后不敢生小孩,唯恐将来子女会遭受像自己一样痛苦的命运。等等。
离婚子女对冲突特别敏感,“心里怕人”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他们在社会与心理的适应上,的确比常人有更多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