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其一生中毁掉了他们的天赋,浪费了他们的精力,破坏了他们的创造性品质,他们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在自卑与恐惧中逃避来自内心的真实表达,卑从中来,恐惧自我,于是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继续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不堪。
在自我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诱惑,我们很容易因此而放松对自己警惕,毁了自己的一生。人们为什么会残忍地对待自己呢?原因之一便是他就是他自己,与自己最为接近,也最容易成为自己的攻击对象。别人只是在有时候会成为攻击的目标,但是我们自己,即使是在睡眠中,也可以作为要攻克的城堡、要突破的要塞,要摧毁的敌人。人们并非总是爱自己的,自杀便是人们不爱自己的一个最佳佐证。许多人在其一生中毁掉了他们的天赋,浪费了他们的精力,破坏了他们的创造性品质——而他们实际上都是在慢性自杀。事实上,在与如何友好地对待他人相比,如何友好地对待自己是更难做到的事情。
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慢性自杀便根源于对自我的误解,这是近二十多年来最为惨痛的悲剧之一。他是美国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才华横溢,生活上似乎也一帆风顺,安逸舒适。但一种非理性的恐惧和自我怀疑一直折磨着他。他浪费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著述甚少,在自我憎恨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对自身的蔑视和残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自卑感便是最常见的自我憎恨。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某种能力,却认为他人都具备这种能力,这是人们经常具有的心理现象。我们当中很多人会因此而感到自卑,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我们希望能够像他人那样去生活,买相同的衣物,相同的家具,像他们一样地说话、做事。我们将自我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鞭笞自己的灵魂,批判自己。无限地夸大别人的能力,这种夸大又反过来映衬了自己的渺小,这无疑是伤害自己的致命武器。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极不完美,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别人却完美无缺,显得沉着和自信。这种感觉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该坚信,别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地残留着过去失败所留下的伤疤。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将自己破裂的伤口看得那么严重了。
将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觉得自己万事不如别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爱情,并为此感到深深地自卑。有很多的男士向她求婚,她都置之不理。本来,她有着良好的品格,受人尊敬,应该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但结果却是将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人们对她的看法也改变了。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商人们认为自己是注定要失败的,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的规模;专业的技术员认为他的能力和灵性要比同事的稍逊一筹;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大学里的考试而惶恐不安;年轻的女孩迷人可爱,但与邻居家的女孩相比之后,却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怀疑。所有的这些人,本来是极为优秀的,但心里面却看不起自己。他们的内心焦躁不安,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直到将自己的信心完全抹杀。
很多人沉醉在自卑感的迷雾中。我想说,别人并不以你看待自己的眼光那样打量你。实际上,你是坚强的、睿智的、成功的。在你平凡的日子里,你创造了不平凡的生活。你拥有幸福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和较高的声望。你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热爱,而你自己却戴上了有色的眼睛,透过茶色的镜片来看待自己,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摘掉有色眼镜,变得成熟起来,像周围的人一样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要认识到,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一切挑战,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加的优秀,更为成功,更有自信,更富有主见和创造力。
这些模糊不清的焦虑和对自己的错误看法,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里便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孩子的父亲去世了,但这个孩子却不能正确地理解他父亲的死亡,心存疑虑,最后他认为是他的父亲抛弃了他,逃跑了。这个男孩子长大后,人就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他害怕被朋友,被老板和被社会抛弃。这个男孩没理解,他的父亲并不是情愿舍他而去的。但在他的潜意识中却根植了这样的信念,是父亲不再爱他了,将他遗弃了。
人们是如何地将自我扭曲的呢?如果我们稍微敏锐一些的话,便会发现更多的心理根源。有一个如孩子般幼稚的人曾说,他受到的尊重和喜爱是有条件的。他觉得,只有按照父母的期望去行事,才是合理的。由于没有发觉自己内心的信念,总是依靠外在的标准,结果他可能会变成一个冷漠的大商人,一个无情的创业者,因为只有获得更多的金钱才能抵消他心底深处的惴惴不安。一个女士,在他小时候总是依赖别人,从没自立。她此后的生活就变得极为惨淡,婚姻不断地出现问题,因为她企图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救助者,希望自己的生活会出现奇迹。
通常,唐璜被认为是伟大情人的典型,如果不对他进行深刻地研究,觉得好像就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唐璜未曾真正的爱过一个女人,也未曾被人真正的爱过。他在情场上不断地征服女人,这样做只不过是在极力地去掩盖一个事实——他并没有爱的能力,或者说,他只是努力地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相信可以获得爱。他不断地逃离,又去不断地追求,他在不间断地逃离和追求中度过了他的一生——他追求转瞬即逝的爱,但他又并不相信存在过真正的爱,他只能逃离。
我们对待自身的错误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对于后两个问题所形成的错误认识又是怎样阻碍我们进一步地发展呢?我们应该运用足够的智慧去弄清楚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将自己圈在自我的圈子里,只关心自己,不顾及他人,这是在爱自己。我们不是极端地轻视自己的能力和品行,就是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深受其害还不自知。自恋和自我憎恨都称不上是真正的自爱。只有当我们远离了这些病态的自爱,才可以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证内心的和谐,才能与它们友好相处。我们在逐步地学会如何去正确的爱自己。这样的自爱有着丰富的人生意义,但这首先要尊重自我。而要学会尊重自己,我们就必须抛弃那些不成熟的观念,坦然地接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