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面对80后和90初的独生子女们又来了一个新难题:谁去谁家过年。
我国传统文化比较忽视女性的权力,但文化并不是因此不变的,任何文化本身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变的传统不再是文化而会成为一种精神桎梏。
案例:小田和莉莉同在一个开放城市上班,结婚这么多年,她和老公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但一到逢年过节,我俩必定吵架,自从结了婚,莉莉再也没有陪父母一起中秋赏月,再也没有在我父母家过除夕,好像去他家过年过节是那么的应该和理所当然。莉莉说:老公从不体会想想我父母的感觉,难道他家要求团圆,我家老人就不期盼团圆吗?
和谐的夫妻有两种:一种是真和谐,不管什么问题,一方提出来,夫妻双方都会积极主动、谦让地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而不形成争执;另一种是假和谐,这类夫妻也不争执,但不发生争执的原因,是双方都觉得争也没有意思。假和谐的夫妻一般会把好些第三的矛盾积下来,而去选择那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去争执,这样比较安全,输赢都无所谓,本案例中的夫妻俩,在去准家过年是一个争执点,值此可以排解掉彼此心中的不满,即使丈夫同意年夜饭轮流吃,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夫妻不会无意识地构成新的争执点,但主要矛盾表面上看解决了。
夫妻可能需要保持某些争执点以释放一些彼此的不满。案例中的夫妻俩把去谁家过年作为一个“争执”点。这就是夫妻之间常有一个“板机点,”任何一方触动都会引发婚姻中的争执。是否安全清除掉这些婚姻禁忌婚姻就会变得更好呢?未必如此,“板机点”是婚姻缓冲关系中重要的一环,正如乒乓球台,如果没有球是无法打的。如果夫妻之间一年都没发生冲突,那这样的婚姻多少有些冷,到年底无意识地找点事吵吵,借此来试探对方的态度与心理,看对自己还好不好?支配他们争执的是双方的情绪是一种慢性的逐渐提升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积攒了很长时间。争吵一旦结束,情绪就会恢复平和爱心重拾,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年。
“到谁家过年”这里有几点建议,供独生子女们参考:
意义越重要,双方就越看的越重。因而要淡化“年夜饭”的意义,过年的目的只是是全家人聚聚而已,若双方父母在一个城市都能照顾到,也好变通,除夕当天,中午在女方,晚上到男方家,让双方父母都能过个欢乐年。
2、老传统认为过年应去男方家,这是习俗。在我国广大农村也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过年在男家,初二、初三去女家。当前我们应该即遵照传统参考也要顾及双方家庭的感受,城市人有着城市的新文化,夫妻两应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3、对一个平等的家庭来说,两个家同等重要,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旧社会那种男尊女卑。为了保持一个和谐幸福家庭,大家都在不同岗位上忙碌了一年很辛苦,不要过年了闹的双方不快。夫妻俩可以理智地商量一下,今年去男家,明年去女家或者是在男家过除夕,女方家过初一,至于采取何种方法,两人应多思考,彼此多关爱一些对方,问题自然会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