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来的“考试焦虑”咨询过程可以发现,重点高中的学生焦虑感要大于普通高中学生。过大的竞争压力,极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内部的学习动机耗竭,产生畏缩、犹豫、对自己的怀疑,有的产生厌学现象,主要是逃避失败的现实。家长的指引和激励是一种需要,但要结合实际,忌讳大而空泛的说教。孩子真正在想什么,很多家长既忐忑又茫然。心理学的社会认知理论知识,需要家长多少有些了解和掌握,这样才有的放矢。在平时交流和引导中,应关注这几个方面:
成就动机:不可把目标狭隘地强化在高考这个结果中,更多以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来看待眼前的学习,考大学成为终极目标,一是误导孩子对考不中后的绝望,也加剧眼前的学习焦虑,抹杀了未来更多可能的选择,使孩子心理上感到孤独,无法真正地放松。
成就目标:高考只能是短期目标,把个人今天的努力和未来更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挑战短期目标实现和长期目标实现的不同策略,让孩子有更多的掌控感。
自我效能感: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稍微的放松就代表着懈怠,或以其他同学的努力来鞭策自己孩子,其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讲究效率和符合实际,言行上的尊重是孩子真正释放压力的保护伞。
成败归因放式:有智慧的家长不会真正在意孩子偶尔模拟考试的起伏,但需要关注孩子如何看待失败,是否客观,如有偏差,会更深远地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这是心理结构中比较重要的机制。
此外,努力和成功之间并不导致必然结果,如何追求成功或接近目标,运气,目标回避和成功回避等问题都是对家长辅导孩子的挑战。同学关系、竞争环境,成功难度、身体健康、等都是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重点。当孩子在备考阶段压力过大难以缓解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