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最早由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Kanner(1943)描述。它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类型。
本症基本特征是:起病于婴幼儿、极端孤僻、与人缺乏感情联系、言语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病因未明,预后严重。
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约为3~5‰,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为多,男女之比至少为6~7:l。但本症在我国尚缺乏统一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一、病因
自闭症的病因未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2.脑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以及癫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头颅CT扫描提示脑室扩大;磁共振检查见部分患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故认为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
3.神经生化因素
4.认知缺陷因素
5.多种病因
自闭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以及瞟呤代谢病等,故认为自闭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征。
自闭症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大清楚,有待研究阐明。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出生后36个月以内起病,少数患儿3岁以后起病。
1.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表现极度孤僻,对自己家庭的亲人以及周围人缺乏情感联系、回避障碍与他人目光接触,不与外界接触,对环境缺乏兴趣。父母离开时无所谓、情感反应冷淡、不合群。
2.言语交流障碍
言语发育延迟最为多见。婴儿咿呀学语减少。常发出尖叫声或无意义的音节。言语理解能力障碍,缺少对他人言语的反应,往往不能用言语交流,常模仿、重复别人简短的字句。部分患儿曾经会言语交流,以后出现言语交流越来越少,发音不清或有无意义的言语。
3.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常常表现为重复动作、刻板运动行为、异常的吃饭和睡眠姿势。日常生活方式及内容,要求维持原样不变,即使微小的变动,就会发脾气、哭闹。常有特殊的兴趣或迷恋,对人不感兴趣,却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表示异常的迷恋,如对瓶子盖。旋转的东西(如电风扇)、门锁等产生强烈的迷恋,经常反复地排列、堆砌或摆弄旋转物品。对电视的广告、气象报告特别感兴趣,对其他节目缺乏兴趣。部分患儿常常脚尖走路、行为怪异、情绪变化莫测。
4.感知觉反应异常
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过分敏感,有的近似“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的征象。反复自伤但不表示痛苦,而对触痒却忍受不了。
5.智能障碍和其他损害
自闭症患儿外貌一般无明显呆滞,但适应能力明显落后,生活不能自理,自我防卫功能减弱,约75%的患儿智力低下。但由于语言和社会交往障碍,因而很难对自闭症患儿的智力作出准确的评估。有极少数患儿可表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在幼儿期就具有对字、数和歌词、诗词等的认识、背诵,表现超常的机械记忆和推算能力,即所谓“白痴学者(idiot-savant)”,其机制尚不清楚。约25%的自闭症患儿出现癫痫发作,多在少年期后首次发生癫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