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米兰心理

  您好!欢迎访问米兰心理咨询网! 最新公告:· 招聘前台文员及办公室主任...
首席心理咨询专家
张桂茹:女,汉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 理学会会员。国家高级访问学者。曾经 从事教育及图...
青少年儿童
婚姻情感
情绪困扰
家庭问题
人际障碍
职场压力
性心理障碍
案例
私人心理
18049502098
15802900216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政法大学对面
网上在线咨询:QQ:245547880
Email:xiarimilan@126.com
网址:www.milanxinli.com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问题 > 亲子沟通障碍 亲子沟通障碍
为人父母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分类:亲子沟通障碍    点击数:2357

        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然而,在我国,人们的心理问题还远未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父母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正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父母提高心理素质,在家庭日常生活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那么,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
  (一)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情感
  父母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父母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父母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父母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导致学习不良。也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无限度地流露自己的“爱”,或者当着孩子在客人面前无休止地赞扬自己的孩子,甚至夸大其辞,他们不懂得溺爱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往往是害了孩子。因此,作为父母,你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孩子都愿当个好孩子,愿意得到父母的喜爱,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在发展的。那么我们对待孩子是和蔼、微笑、欣赏的,去倾听他的声音,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玩,沟通情感。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以表率。另外,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尊重孩子,正确评价孩子,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细腻的情感是爱、相互体贴、相互关心,是一种同情。
  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孩子都愿当个好孩子,愿意得到父母的喜爱,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在发展的。那么我们对待孩子是和蔼、微笑、欣赏的,去倾听他的声音,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玩,沟通情感。在玩中我们不过多干涉孩子,要欣赏他的独立性。当然孩子有不足,对待不足不要生气。因为要相信人人都有缺点和相信缺点是暂时的,是可以改正的。总是对他相信鼓励他就会越做越好。
  引导孩子感知别人的爱。幼儿时期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会误以为周围人对他的爱和奉献是应该的。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体会到责任、义务和奉献,明白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教育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就会理解,同情,关怀他人,养成愿意帮助他人的习惯。
  培养孩子用微薄的力量,给别人带来快乐。孩子能够感知别人的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就会用那颗幼小而善良的心去关爱别人,从而使孩子有种责任感、义务感,懂得尊重关爱别人。
  (二)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持性
  一个好父母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响,也易沾染坏的影响,要把他们教育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作为小学生的父母,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教育专家关鸿羽为父母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父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三)不断完善性格   
    父母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拨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一定自身修养的父母都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如集邮、养花、养鱼、下棋、欣赏世界名曲、写字作画、打球等,从而引导孩子参加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强制,而应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有条件的家庭,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倾向,陪送孩子参加艺术或体育专项训练班,使孩子学有所长。孩子喜欢参加的活动,就鼓励他坚持下去,从中还可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力,但是千万不要逼孩子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完成学校的课业之余,都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兴趣培训班,究竟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相信这是每位父母都遇到过的问题。我就自身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首先,不能盲从。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我认为还是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父母也会否定孩子,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比,比来比去,就认为孩子确实不如别人,从而对孩子产生失望、抱怨的情绪,因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强求一致,追求整齐划一,那么就没有千差万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其次,别把父母的喜好,当成孩子的兴趣。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受条件限制,有些愿望没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为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遂的心愿。但是别忘了一点:孩子不是我们的翻版,他们身上有他们独特的潜质。孩子虽然没有绝对的判断能力,但是如果父母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肯定对某一方面有所倾向。我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也曾经走入这个误区。我自己很喜欢听古典音乐,特别是古筝,喜欢那种婉转幽怨的曲调,所以我想让孩子学习古筝,也觉得这个比较适合女孩子,但当我开始熏陶她的时候,孩子刚听了一会就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听古筝,节奏太舒缓了”。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知道勉强不来,我不应该把我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我喜欢的东西并不适合她。但我发现她乐感很强,身体协调能力也不错,所以我给她选择了舞蹈,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她自己也很感兴趣,两个月后,我的女儿就在舞蹈班里脱颖而出,我庆幸当初没有强迫她学古筝。
  第三就是不要贪多,应该专而精。有的父母既让孩子学舞蹈,又让孩子学画画,又让孩子学珠心算。做为父母的也可以说:“不管他们学的怎么样,反正都让他们学了,我们已经尽心了,长大了别怪我们就行。”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这样虽然各个专业都有所涉猎,但大多都是蜻蜓点水、囫囵吞枣,没有一个能真正掌握,起不到让孩子发挥特长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变的浮躁。兴趣爱好广泛固然是件好事,但物极必反,我们的孩子毕竟还是幼儿,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无拘无束的,不能把过多的重负压在孩子身上,既然学,就应该把孩子的潜质挖掘出来,让孩子的天分得到充分发挥,追求完美,力求做到极至。
  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可能有些片面,就当作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父母朋友们共同切磋!
  (五)要自觉减轻心理压力
  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父母负有责任,这必然会给父母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一方面将促进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如果压力过重将可能导致家教失误。例如,当你参加父母会,孩子成绩不如别人,不能为你“争气”时;当你跟同事、邻居谈论孩子,或带孩子看望亲友感到孩子比别人差,不能为你“争脸”时;当你的孩子受到长辈责怪,说你管教不严,不能为你“光宗耀祖”时,都会给你心理上带来无形的压力。如果再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将更感到压力沉重,你很可能在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教育子女时情绪急躁,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因此,必须端正教育思想,从孩子实际出发,自我减轻压力,形成家庭宽容的心理环境,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奋发上进。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加根深蒂固。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 老师和父母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加根深蒂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人到前线打仗,当局请来心理学家帮助管理这些人。心理学家要求这些人每个月都给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立战功等。半年之后,这些人竟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都如此,又何况孩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为,看到他的长处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是信任中含有期待。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否则,由于孩子的判断能力差,你唠唠叨叨,他还以为你是在表扬他,会更加“我行我素”。再则,要让孩子学习自我竞赛、自我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在客人面前,父母不妨夸夸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这样,强化了好行为,也就淡化了坏行为。
  总之,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的坏行为、坏习惯,否则,“坏孩子”可能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语之中。
上一篇:16个好方法加强与宝宝交流
下一篇:关于亲子教育的一些理解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政法大学对面 咨询预约电话:15802900216 Email:xiarimilan@126.com
版权所有 西安米兰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4011958号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