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考试怯场是指考生参加重大考试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常现象。怯场同学在考前有紧张或恐惧心理,难以进行好好的复习,一进入考场,就感到心慌意乱,有的甚至手脚发抖,不能自如地书写,更不能从容地思考问题。考试怯场轻者表现为平时熟记的知识一下子都记不住了,暂时很难或不能回忆,感知觉、思维出现轻度的混乱;重者举止失措,全身或四肢发抖,发生昏晕甚至休克。怯场的考生由于在考场上难以进行有效的科学思维,从而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际水平,因此也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有的甚至由此贻误一生。
针对产生的原因,我们应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克服怯场心理呢?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尽管高考、中考是对每个考生的前途有着重大影响的一次考试,但并不能说考好了才是唯一出路。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有宽容的态度,不强迫考生一定要走上这条“独木桥”。作为考生,也要甩掉这种沉重的包袱,让自己洒脱、随意一些。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同时,认真做好考前复习,以便能“胸有成竹”,无论怎样均可“轻松上阵”。
二、科学用脑,调节精神。考前夜以继日地强化复习,直至临考前一天晚上还加班开夜车是中考、高考的大忌。考生要了解大脑的机能与保健知识,搞好时间安排与膳食营养,把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保护大脑健康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平时的复习中还应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而且在考场上,清醒灵活的大脑也有利于高水平的发挥,取得好成绩。
三、树立信心,充分准备。心理素质偏差的考生容易因信心不足而产生怯场心理,由于他们觉得复习还不够好,或自己平时学习不理想,所以总给自己消极否定。这样的心态一踏入考场或在考场上便会引起怯场。考生要对自己自信,况且“我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这样,以自信、稳定的心理来复习,就可更有效地掌握到充足的知识准备,考试就能够正常(或超常)发挥水平,获得好成绩。
四、在气质性格上情绪不稳定的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通过一些训练、调节方法如认知、有意控制等抑制自己好激动的性格。而有抑郁性格的同学,要不断给自己鼓气,端正考试态度、积极自我暗示,这都有利于避免产生怯场。
为了避免在考场上由于一些意外事故而产生怯场,考生考前要有心理准备和对付方法。如考试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备齐了考试文具和其他用品(准考证、眼镜、清凉油等),以免在考试中因缺少某种用品造成心理失衡。有些考生因为监考老师看自己的答卷或与监考老师对视一眼,便紧张、担心而产生怯场。对此考生首先自己不要东张西望,尽量不与监考老师有目光接触,若他看你的卷,就当他不存在,减少意外的心理压力。另外如思路一时受阻、事先估计与试题有别、突然发现看错了解题、少做了题等,要有心理准备、把意外之事变为意料之中的事,不至于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否则就会“越怕越见鬼”。
而在中考、高考中一旦发生了怯场,也不用惊慌,可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如自我暗示,心里对自己说:“要镇静,不要紧张”;“不要紧,别人也不会”。为自己打打气。或者转移注意,如闭目片刻,做深呼吸,或者把笔放下、向窗外眺望,借此稳定情绪,缓解紧张心理。还可让肌肉放松,如紧握双拳再慢慢松开手指,随着手指和肌肉的放松想象心情也得到了放松。同时还可以在平时多学习一点应试怯场的技巧,以此减少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