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米兰心理

  您好!欢迎访问米兰心理咨询网! 最新公告:· 招聘前台文员及办公室主任...
首席心理咨询专家
张桂茹:女,汉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 理学会会员。国家高级访问学者。曾经 从事教育及图...
青少年儿童
婚姻情感
情绪困扰
家庭问题
人际障碍
职场压力
性心理障碍
案例
私人心理
18049502098
15802900216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政法大学对面
网上在线咨询:QQ:245547880
Email:xiarimilan@126.com
网址:www.milanxinli.com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儿童 > 青春期逆反 青春期逆反
孩子行为背后的家长的心理因素
分类:青春期逆反    点击数:2395
儿童心理咨询:孩子扛着家长的心病


对于处理儿童心理咨询,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长的那分焦灼。在与孩子交谈中,心理咨询专家发现,一个孩子有问题,表明一个家庭出了问题。
   这里,将介绍不同家庭类型的问题孩子,希望给读者提个醒,家长是否需要立即行动,有的放矢地防范于未然:
3岁孩子为妈妈担心
3岁的小男孩帆帆平常在家活跃、可爱,可他就是不爱上幼儿园。这本来也是普遍现象。许多孩子不愿意与家人分离。但是帆帆的理由却是担心“妈妈要出事”。
  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帆帆就不肯和妈妈说再见,不肯向老师问好,只是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不让妈妈走,反复叮嘱:“妈妈,你上班不要迟到哦!”“妈妈,你走路小心车子啊!”听上去语气特别成熟,像个小大人。
   如果妈妈强行离去,帆帆也不会大哭大吵,只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啪嗒啪嗒默默掉眼泪,一脸的哀怨、沮丧。老师问他原因,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老师,他担心妈妈可能会离开自己,或害怕她一去不复返;担心妈妈会发生危险,发生意外,遭到伤害;担心自己会大祸临头,或担心自己被拐骗等。
   他在托儿所里不肯吃饭,不肯午睡。回到家里,总是跟着妈妈不放,害怕妈妈离开。晚上睡着后还常常惊叫。
   每到周五放学,帆帆的心情都好得不得了,可从星期日中午开始,他就会心跳加快、拉肚子、呕吐、脸色苍白。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妈妈带着帆帆找到了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孩子现状:分离性焦虑
  同质家庭:年轻新婚家庭。夫妇年龄一般不超过25岁,一结婚就生孩子。母亲通常婚前一直与父母同住,性格比较温和,处事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夫妻彼此内心封闭,经常相互指责及推卸责任。
4岁孩子成天吮手指
岚岚今年才4岁,有一天起床,她怎么都不肯上幼儿园,说是老师笑她,说她都4岁了,还拿手指当奶头吮,没出息!
   妈妈一气之下跑到了幼儿园,跟老师当面理论。可老师一句话就把她的满腔懊恼给挡了回去:“这么大的孩子了,还老是吮手指头,还把这习惯传染给别的孩子,你们这家长是怎么当的?”妈妈带着岚岚找到了心理咨询专家。
   心理咨询专家说,吸吮功能是哺乳动物的本能,胎儿在子宫里就有吮手的动作。所以婴儿的吮手习惯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奇怪。问题是随着成长,这一习惯会自然改掉。大孩子如果还喜欢吸吮手指,是一种倒退的行为,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专家在询问中发现,岚岚的父母年龄均已超过35岁,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平时专注于个人的事业。“谁去按时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常成为妇夫俩的商讨话题,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对孩子态度冷漠。结果是孩子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感觉焦虑、紧张,就不由自主地用吸吮来减轻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孩子现状:社交性焦虑
  同质家庭:晚婚晚育,父母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的白领家庭,夫妻双方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习惯只与孩子在餐桌上交流,语言贫乏,经常不分事情缘由就草率下结论,遇事处理比较简单化。
5岁孩子不停地咬指甲
亮亮今年5岁,父母都是医生,可一说起儿子,母亲就烦:“这孩子都5岁了,还总是爱咬指甲。我和他爸对他管得够严了。可他就是不知干净,真要把我给气死!”
可心理咨询专家一问孩子,孩子就很委屈:“家里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我只能咬手指甲……”原来,亮亮妈特别爱干净,恨不得家里一尘不染,对孩子,她也是这样的态度。孩子的玩具,不是摆在高架上,就是锁在玻璃橱里,他平时爱玩的塑料积木每次玩过,都要用消毒水泡上好一阵子,弄的亮亮什么都不敢碰,只能把手放进嘴里。
专家说,孩子的天性是想尝试,然而在家长的管制之下,不敢去探索,在想探索与不能探索之间,就会产生微妙的心理。
其实,解决孩子咬指甲的问题,很简单———解放他的手,占用他的手,让所有玩具走出高阁,让他多动手,游戏、玩耍,不让他的手闲着,让他无暇再往嘴里放。孩子现状:恐怖性焦虑
同质家庭:父母控制欲望强,过分追求完美的家庭。解析坏脾气孩子的背后站着焦虑的父母
  儿童焦虑主要分为4种:分离性焦虑、社交性焦虑、恐怖性焦虑和广泛性焦虑。第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后三种多发于学龄儿童及少年时期。
结论:亲子间缺乏沟通、社交、文化活动不足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
焦虑症孩子的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深层次的、互相的亲情交流,民主气氛淡薄,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有自我封闭的倾向,社会交往较少。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或有其他因素叠加时,孩子就可能因情绪障碍而发病。焦虑会代代相传。
孩子的焦虑不会凭空产生,焦虑有遗传影响,这种遗传除了先天的因素,更多的是后天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这时我们的家长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甚至有些刁钻古怪,这通常就是孩子焦虑发泄的表现。
孩子焦虑的进一步发展还会以躯体疾病的形式、物质要求体现出来。大部分孩子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汗多,大便稀,小便多,如果家长不加分析就带孩子到医院看肠胃病、服抗生素,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父母需一起诊治。
  那么,这时带孩子看心理咨询专家是否就可以了呢?从临床来看,仅仅孩子看病效果是不理想的。父母的心理不健康,孩子的心病也治不彻底。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父母不健康的心理,对孩子不良的沟通方法,可能对自己还无大碍,但却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病再次复发,或是从中习得不良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状态;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为他人服务能力,找到缓解焦虑的途径。


对于处理儿童心理咨询,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长的那分焦灼。在与孩子交谈中,心理咨询专家发现,一个孩子有问题,表明一个家庭出了问题。
   这里,将介绍不同家庭类型的问题孩子,希望给读者提个醒,家长是否需要立即行动,有的放矢地防范于未然:
3岁孩子为妈妈担心
3岁的小男孩帆帆平常在家活跃、可爱,可他就是不爱上幼儿园。这本来也是普遍现象。许多孩子不愿意与家人分离。但是帆帆的理由却是担心“妈妈要出事”。
  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帆帆就不肯和妈妈说再见,不肯向老师问好,只是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不让妈妈走,反复叮嘱:“妈妈,你上班不要迟到哦!”“妈妈,你走路小心车子啊!”听上去语气特别成熟,像个小大人。
   如果妈妈强行离去,帆帆也不会大哭大吵,只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啪嗒啪嗒默默掉眼泪,一脸的哀怨、沮丧。老师问他原因,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老师,他担心妈妈可能会离开自己,或害怕她一去不复返;担心妈妈会发生危险,发生意外,遭到伤害;担心自己会大祸临头,或担心自己被拐骗等。
   他在托儿所里不肯吃饭,不肯午睡。回到家里,总是跟着妈妈不放,害怕妈妈离开。晚上睡着后还常常惊叫。
   每到周五放学,帆帆的心情都好得不得了,可从星期日中午开始,他就会心跳加快、拉肚子、呕吐、脸色苍白。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妈妈带着帆帆找到了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孩子现状:分离性焦虑
  同质家庭:年轻新婚家庭。夫妇年龄一般不超过25岁,一结婚就生孩子。母亲通常婚前一直与父母同住,性格比较温和,处事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夫妻彼此内心封闭,经常相互指责及推卸责任。
4岁孩子成天吮手指
岚岚今年才4岁,有一天起床,她怎么都不肯上幼儿园,说是老师笑她,说她都4岁了,还拿手指当奶头吮,没出息!
   妈妈一气之下跑到了幼儿园,跟老师当面理论。可老师一句话就把她的满腔懊恼给挡了回去:“这么大的孩子了,还老是吮手指头,还把这习惯传染给别的孩子,你们这家长是怎么当的?”妈妈带着岚岚找到了心理咨询专家。
   心理咨询专家说,吸吮功能是哺乳动物的本能,胎儿在子宫里就有吮手的动作。所以婴儿的吮手习惯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奇怪。问题是随着成长,这一习惯会自然改掉。大孩子如果还喜欢吸吮手指,是一种倒退的行为,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专家在询问中发现,岚岚的父母年龄均已超过35岁,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平时专注于个人的事业。“谁去按时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常成为妇夫俩的商讨话题,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对孩子态度冷漠。结果是孩子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感觉焦虑、紧张,就不由自主地用吸吮来减轻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孩子现状:社交性焦虑
  同质家庭:晚婚晚育,父母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的白领家庭,夫妻双方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习惯只与孩子在餐桌上交流,语言贫乏,经常不分事情缘由就草率下结论,遇事处理比较简单化。
5岁孩子不停地咬指甲
亮亮今年5岁,父母都是医生,可一说起儿子,母亲就烦:“这孩子都5岁了,还总是爱咬指甲。我和他爸对他管得够严了。可他就是不知干净,真要把我给气死!”
可心理咨询专家一问孩子,孩子就很委屈:“家里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我只能咬手指甲……”原来,亮亮妈特别爱干净,恨不得家里一尘不染,对孩子,她也是这样的态度。孩子的玩具,不是摆在高架上,就是锁在玻璃橱里,他平时爱玩的塑料积木每次玩过,都要用消毒水泡上好一阵子,弄的亮亮什么都不敢碰,只能把手放进嘴里。
专家说,孩子的天性是想尝试,然而在家长的管制之下,不敢去探索,在想探索与不能探索之间,就会产生微妙的心理。
其实,解决孩子咬指甲的问题,很简单———解放他的手,占用他的手,让所有玩具走出高阁,让他多动手,游戏、玩耍,不让他的手闲着,让他无暇再往嘴里放。孩子现状:恐怖性焦虑
同质家庭:父母控制欲望强,过分追求完美的家庭。解析坏脾气孩子的背后站着焦虑的父母
  儿童焦虑主要分为4种:分离性焦虑、社交性焦虑、恐怖性焦虑和广泛性焦虑。第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后三种多发于学龄儿童及少年时期。
结论:亲子间缺乏沟通、社交、文化活动不足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
焦虑症孩子的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深层次的、互相的亲情交流,民主气氛淡薄,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有自我封闭的倾向,社会交往较少。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或有其他因素叠加时,孩子就可能因情绪障碍而发病。焦虑会代代相传。
孩子的焦虑不会凭空产生,焦虑有遗传影响,这种遗传除了先天的因素,更多的是后天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这时我们的家长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甚至有些刁钻古怪,这通常就是孩子焦虑发泄的表现。
孩子焦虑的进一步发展还会以躯体疾病的形式、物质要求体现出来。大部分孩子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汗多,大便稀,小便多,如果家长不加分析就带孩子到医院看肠胃病、服抗生素,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父母需一起诊治。
  那么,这时带孩子看心理咨询专家是否就可以了呢?从临床来看,仅仅孩子看病效果是不理想的。父母的心理不健康,孩子的心病也治不彻底。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父母不健康的心理,对孩子不良的沟通方法,可能对自己还无大碍,但却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病再次复发,或是从中习得不良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状态;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为他人服务能力,找到缓解焦虑的途径。
上一篇: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下一篇:青春期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政法大学对面 咨询预约电话:15802900216 Email:xiarimilan@126.com
版权所有 西安米兰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4011958号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