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走向独立的过程,他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接受新的东西,他必然会进步,会获得许多新的能力。
新能力必将带来新目标、新欲望,必然打破旧的平衡。所以每一次新能力的出现,都意味着一次混乱和冲突。孩子能否迅速适应新的状态,既要看自身的调节能力,也要看环境的影响力。如果新旧不能顺利过渡,就会有困惑和焦虑,甚至是挫折感,而一旦跨越这道坎,人生就进了一步。
孩子独立的过程,其实是充满着混乱和冲突的,但父母却往往没有意识到,结果,本该成为孩子同盟的父母,却反而成了孩子的对立面,为他已经艰难的冲撞再添障碍,在他伤痕累累的身上再添新伤。
孩子蜕变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他的能量越大,对旧平衡的冲击也越大。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孩子独立的过程,必然也是挣脱父母束缚,打破彼此力量平衡的过程,对抗是必然的。
父母想在孩子一生中的各个时期都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那不可能。孩子进入青春期,往往会一改乖孩子的形象,他不会永远如儿时那样单纯、天真、可爱,在他进入青春期后,会希望独立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很多时候他需要独处,需要有内在和外在的宁静。
因为孩子一直是在成人的包围中成长,他所有的观念都是我们这些大人一手帮他建立起来的,当他自我苏醒,开始独立的时候,一定会重新审视这些已有的东西,将它解体,重构,建立起自己新的价值体系。这个过程犹如一场革命,必定是由破坏开始的,至于破坏的方式和程度,以及破坏之后的重建情况,却各不相同。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粗暴无礼的、非理性的表现,让人感叹其教养还不如小孩。其实这不是教养的问题,而是他内在冲突的体现。假如青春期的孩子完全规规矩矩,那反而是更大的问题,因为太不正常了。
当然,就像革命,破坏本身并不是目的,破坏是为了重建,旧秩序打破以后,新秩序必须建立,而新旧之间是有联系的,传统的影响力并不能完全根除。所以,幼时的教养还是很重要的,幼时所接受的价值观经过青春期的洗礼,大部分仍然会保留下来,经过他自己的改造和吸纳,真正成为融入他灵魂的东西。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们不必惊恐,假如你相信他幼年时受到的教育是好的,根子正就不会长歪,他终究会回到正轨。
过于密切的关系也许对他是一种干扰和压迫,父母的教诲往往也是一种噪音。在这个阶段,他会因为自己的飞速强大而蔑视世界(包括父母 ),父母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也不再是他生存的靠山,而是成了障碍和累赘。这个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一直会延续到他自己也成家立业,两代人之间才会重新融合和理解,最后达到和谐。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换句话说,只有等到孩子也有了他的孩子,两代人才能真正相互理解。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到了有相当的阅历和修养之后,才可由“小我”到“大我”,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才能真正体恤父母,“孝”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不能强行灌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