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老年人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人口统计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步入一个老年人大国。因此重视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使每一位老年人安度好幸福的晚年,对保持社会稳定,对我国的建设事业都有重要意义。怎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呢?
心理咨询中心有关专家指出:
第一,老年人要正确处理好服老与不服老的辩证关系。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能使人延年益寿,可长生不老的妙方毕竟不存在。
人到一定年龄,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的下降、免疫力降低、体质减弱、多病及心理功能衰退等状态,如健忘、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等等。同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肠胃消化功能等都会下降,因此不宜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不能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了。老年人承认这个现实并不意味着是是服老,作为老人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给年轻人,是真正的不服老的表现。
第二,社会要重视老年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热切关心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使每一位老年人人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老年人积累的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使他们在晚年进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至老年,各种机能的衰减并非等齐的,各人变化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在老年时还能有所发展,大脑储存的知识会随岁月增添。我国古代姜子牙80岁为相,达尔文60岁以后写出《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论食虫植物》等经典著作,70岁以后才完成《植物运动能力》等重要著作。
这些例子都说明健康老人的智力和体力并未衰退,若发挥得当,仍能为社会增添财富。为此,我们应为那些健康的,有抱负和理想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一方面使他们在离退休后身心有所寄托,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社会还应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如开办老年书画学院、老年人艺术团体等。
第三,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愉快地度好晚年生活。情绪和思维是密切关联的,老年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老是自然规律,才不会感到惶恐和沮丧,才能正确处理老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中的问题。
老年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应将自己优良的品格。做到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样才能焕发歌德所称颂的“第二次青春”,才能真正意识到晚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在长寿老人中大多性格积极开朗或平静温和。据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他们中属于开朗型性格的人45名(占44.3%);孤僻、忧郁型4名(占4.5%)。我国其它地区的长寿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性格开朗、温和对于长寿十分重要。
情绪对老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