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会经常出现说谎行为,有些人说,学龄前孩子分不清楚想象和现实的差异,所以其实他们并没有说谎,他们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象。事实确实如此,不过我们也不可忽视,还有部分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被处罚。
学龄前孩子由于大脑没有发育成熟,会出现分不清楚想象和现实的情况。一些孩子想象出来的东西,他会误以为真实存在,比如鬼、各种怪物等。这种情形占了大多数。
不过,也有些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他们说真话,却被惩罚了,由于这些负性经验,让孩子面对父母的质问时,本能的选择了说谎话,从而避开惩罚的情况。
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分清真话和谎话。
学龄前孩子的生活充满了想象,他们仿佛就活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这时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想象,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孩子还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阶段,父母最好告诉孩子,诚实就是用语言叙述真实发生的状况,说谎则是说了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这就够了,这等于说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棵种子,我们要说真话,而不说谎话,即便他现在依然会说一些想象出来的事情,但请记住,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真话。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想象的东西会逐渐减少,客观的东西会逐渐增多。但不论怎样,只要他说自己的真话,那就够了。
其次,多鼓励孩子说真话,少惩罚孩子。
学龄前孩子的想法比较对立,要么好,要么坏,没有中间地带。在他们的心中也认为,如果我做了坏事,父母就会不喜欢我,就会惩罚我。为了让父母喜欢,为了让自己不被惩罚,就会本能的采用说谎的方式。这时,要真正改变孩子说谎的行为,关键是父母。如果孩子说真话,而不会受到惩罚,或者被惩罚之后依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那他又有何不敢说真话呢?说真话比说谎话需要更多的勇气,而这勇气的来源就是父母。建议父母发现孩子说谎后,先保持冷静,别激动,更别说出或做出让孩子害怕的行为,直接告诉孩子你观察到的事实,例如“我看到你把床弄乱了,但是你说没有,这就是说谎。”同时把注意点放在解决当下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去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要去惩罚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也让他们感受到,做错事是可以弥补的,以此来增加说真话的勇气。
西安米兰心理咨询温馨提示: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上述心理困扰,建议您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